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

D2-BCN.無與倫比。聖家堂Sagrada Familia



聖家堂(Sagrada Família)(1882-
從捷運Sagrada Família站走出來就可以看到這個施工中的大建築和長長的排隊人潮。第一眼看到聖家堂,完全被聖家堂壯觀的氣勢震攝住了,太偉大了這個建築。

老實說在參訪聖家堂前對聖家堂實在沒什麼概念和想法,只知道是一座蓋很久還在蓋的教堂,大家都說這是來巴塞隆納玩一定不容錯過的景點。在參觀過聖家堂後完全認同,更是期待有朝一日聖家堂完工後可以再次造訪,現在我也誠心的推薦大家:若來巴塞隆納一定要來參觀聖家堂才不虛此行。



雖然排隊的人不少,但我們只排一下下就買到票了,一個人門票13.5€再加上上塔樓要4.5€,加起來剛好18€;所謂的上塔樓就是去搭電梯上去聖家堂的最高處,再慢慢用步行的下階梯,在買票時就已經把搭電梯的時間標註在上面了,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去搭電梯即可。雖然門票小貴但很值得一遊,我們買好票後就可從外面的鐵欄杆進入,從外面近距離的欣賞一下聖家堂的外觀。

要說聖家堂,當然要再把高第請出來聊一下,聖家堂可說是高第畢生的心血,高第離世後就是葬在聖家堂的地下墓室。聖家堂是一座歌德式教堂,在高第的設計下呈現出有別於一般教堂保守莊嚴的外觀,取而代之的是高第自然主義風格,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引用維基上的一段話:

這個教堂有東、西、南三個立面:「誕生立面」(Nativity façade,位於東側)、「受難立面」(Passion façade,位於西側)和「榮耀立面」(Glory façade,位於南側,未完工)。

每個立面都會建有四座鐘塔,共計十二座,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宗徒。除此之外,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,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作者——馬太(瑪竇)、馬可(馬爾谷)、路加以及約翰(若望),一座代表聖母瑪利亞,一座代表耶穌基督。

所以整個聖家堂的設計當中總共將建造十八座高塔。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於98.4米 和117米,代表福音書作者的四座高塔高達120米,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高達120米,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高達170米。

大部分的設計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。
聖壇地下室建於1889 - 1892年,「誕生立面」建於1892 - 1930年,高第去世於1926年,「受難立面」建於1954 - 1977年,偏殿和中殿建於1978 - 2000年,「榮耀立面」還在建造當中,教堂中間的六座高塔還沒開始建造。

現在已建好的部份,可以參觀的是「誕生立面」和「受難立面」。「誕生立面」以基督的誕生為題,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長成的故事,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,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。

「受難立面」以基督的死亡為題,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,設計了有稜有角的現代線條,雕刻家蘇比拉克斯(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)按照高第留下的圖稿刻出了由最後的晚餐到基督被釘十架,到基督升天的故事。

從高第以後,現在的建築師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,目前,三個立面已建好「誕生立面」和「受難立面」,十八座高塔已建好「誕生立面」的四座鐘塔和「受難立面」的四座鐘塔,還差十座高塔,整個建築完成了將近50%,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。



上面這二張照片就是聖家堂的誕生立面,參觀的訪客都是從誕生立面進去的。這上面有很多很複雜的石雕,雕工精美不馬虎,也可以理解慢工出細活下的聖家堂距離完工還有一段時間。雖說是厚重石材,但在精雕細琢的工法下可探出華麗歡愉的氛圍。

而在西側的受難立面的石雕工法有別於誕生立面的細膩,採用有稜有角的線條來刻畫,連人物的表情都顯得木然痛苦。



這是大門上的浮雕字




六月天的巴塞隆納外面正熱著,走進聖家堂感到一陣沁涼,巨大的石柱挑高了空間,走在裡面人顯得好渺小,這大石圓柱下寬上窄是錐形,柱身有凹凹凸凸整齊的曲線,看起來很像巨大的動物骨頭;有的柱子頂端還分岔出數支,也很像是大樹幹分枝的意像。這樣的設計符合了高第的設計理念:用骨頭、肌肉、翅膀、自然植物的曲線再搭配其它錐體、螺旋體、拋物曲線來創造許多瑰麗的型狀




抬頭看最上面的天花板也是驚為天人,像是一朵朵綻開的花朵,尖銳的鋸齒狀也像猛獸的利牙。



聖家堂的聖何賽祭壇(Capilla de San José)上懸掛耶穌受難像,傘下的耶穌屈腳被釘在十字架上,身形瘦弱正受難著(我會說耶穌身形瘦弱是因為我看到他的肋骨和下凹的肚子XD)




最令我著迷的就是這彩繪的玻璃窗,光線透過彩繪玻璃營造出華麗感。理應來說教堂應該是神聖莊嚴的聖地,運用一些彩繪玻璃可以使得教堂顯現出活潑氣氛。我喜歡這種華麗感,讓窗戶不只是單調著而是像藝術品般裝飾著,美得令人怦然心動。

按照著我們搭電梯的時間,很順利的登上了的塔樓,再慢慢的逛下來。登上塔樓後可以眺望整個巴塞隆納市,我們看到了遠方阿格巴塔(Torre Agbar)像個閃亮的子彈矗立著。阿格巴塔其實是間自來水公司,位於加泰羅尼亞光輝廣場(Plaça de les Glòries Catalanes),這次沒時間逛到,只有在登上聖家堂的高處才一睹他的風采。




高第實踐自然主義風格不遺餘力,塔樓頂端上的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五穀和水果。



每次看到前面這四座大高塔,我都覺得很像玉米荀,那一格一格的小窗戶更像一顆一顆的玉米粒。



逛完了聖家堂,我們到對面的小公園散步,可能接近晚餐時間了,小公園裡只有零散的遊客和當地的居民。我們順手拍了一張聖家堂的全貌,總是覺得無法拍出聖家堂的宏大的氣魄,若能親訪絕對會比看照片來得精采千萬倍。

我們離開聖家堂時已經晚上八點左右,接下來就是要去覓食了,一開始是按照計劃到La Rita吃晚餐,而La Rita就在捷運L3的vallcarca站下車,從聖家堂坐捷運只要坐一站就到了,誰知從vallcarca下車後我們的惡夢就開始了。

我們出了捷運站,突然發現我豬頭到沒有記下La Rita的地址,而且也沒網路可以查,老麥只好按著之前在google地圖上做的註記,按圖索驥的邊走邊找。不知道那來的錯誤情報,一直以為La Rita在小巷內,於是我們就小巷中亂竄,走了很久很遠的路,還經過不知名的教堂(後來查了資料發現那個不知名的教堂是松樹聖母聖殿 Santa Maria del Pi)。一直沒頭緒的亂繞著後來我們竟然繞到了蘭布拉大道上去,我的腿都快走斷了,而且肚子還餓到一直發出聲音;心裡還想著我們都找這麼久了,一定會找到的白痴信念,我們又鑽到別條巷子繼續找。

最後我們放棄尋找La Rita了,因為已經快十點了,再找下去我們二個會先瘋掉,所以我們決定先就近用餐填飽肚子再說,這時我們人正好在感恩大道上(整個瞎走又走回感恩大道上了),我們隨便找了一家人看起來很多的餐廳就直接走進去了。

這家餐廳叫Divinus,有露天坐位也有室內坐位,大致上來說價格不貴,東西也很好吃,餐廳裝潢也很有質感。

餐廳:Divinus
地址:Passeig de Gràcia, 28
網址:http://www.restaurantedivinus.com/

我們點了一份海鮮燉飯和一份義大利麵還有一份沙拉,因為太餓了全部都吃光光,其實也真的很好吃,走了這麼久終算可以坐下來好好吃飯,真的吃得很滿足;吃飯的過程中我們二個又突然決定要再回聖家堂夜拍,於是我們吃飽後又趕緊坐捷運衝回聖家堂拍照。





我們走到聖家堂對面的小公園找了一個好的視野就開始架腳架,老麥忙著拍照,我心裡是怕得要死,一直緊抓著我的包包。入夜的小公園只有微弱的街燈,大體上來說還是很昏暗,這個時間還逗留在公園的人一定不太正常,我看到有像流浪漢的人、或是怪怪的情侶和三三兩兩結群的小團體。出國前就一直有朋友告誡我們西班牙治安很不好,尤其是巴塞隆納和馬里這二個觀光客最多的大城市。

在這個小公園裡只有我和老麥二張東方臉孔,而且一看就知道是觀光客,我手上還有下午去ZARA掃貨的戰利品,我很怕我們被搶,整個就很不安的一直環顧四周,而老麥依舊在設定他的相機。後來老麥告訴我其實當時他也很害怕,只想快點拍好照走人,在很不安和愴促下拍了幾張照片,我們就火速離開小公園去搭捷運,這時時間已快12點了。



趕在12點前搭了最後一班捷運坐回西班牙廣場,再轉公車回位於住宅區的民宿(車程約25分),下公車後還再步行個10來分才會到家,一路上坐公車的人少了,下車後還得步行在昏暗寂靜的路上,我們還不時的注意是否有奇怪的人跟踪我們,很小心很快速的回到家,整顆心才終於不再懸浮,洗好澡很快就昏睡過去了,明天要去奎爾公園散步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